编制招聘 立即领取备考真题资料(pdf可打印),及时获取招考信息。
发布时间:2022-04-16 09:34   责任编辑:liutong
报名开始:即日起       报名截止:见文内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自1964年成立至今,已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上海光机所的重点学科领域包括:强激光技术、强场物理与强光光学、空间激光与时频技术、信息光学、量子光学、激光与光电子器件、光学材料等。
作为我国首批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的科研单位之一,目前设有物理学、光学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截至2021年12月底,上海光机所共有职工1036人,专业技术人员912人,先后有9位专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读研究生828人(含联培生)。现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之江激光创新中心、光学元器件上海基地等国家级平台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共获国家级奖励49项,中科院奖励122项,省部级奖励155项,申请专利4662项,授权2906项。根据研究所“十四五”规划及重大科研任务的需要,面向海内外广纳优秀学者加盟。
一、基本条件
1.在国(境)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应届毕业生优先;
2.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3.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2篇及以上英文核心期刊论文;
4.品学兼优,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潜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招聘方向
部门 |
研究方向 |
研究内容 |
招聘要求 |
合作导师 |
招聘人数 |
强场激光物理国家 重点实验室 |
重频超强超短激光、重频泵浦源技术 |
开展重频超强超短激光产生、放大、色散管理及泵浦源关键技术研究。 |
在国内外知名高校或者研究院所取得光学、光学工程或相关博士学位,具有超强激光或高功率激光研究经历者优先;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独立开展实验研究;具有良好的英语读写能力。 |
冷雨欣研究员 (lengyuxin@siom.ac.cn) 彭宇杰研究员 (yjpeng@siom.ac.cn) |
1 |
超强激光光场产生、调控及表征 |
开展超强超短激光产生、放大、聚焦以及超强光场调控及表征研究。 |
具有光学、光学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超强激光或高功率激光研究经历者优先;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独立开展实验研究;具有良好的英语读写能力。 |
梁晓燕研究员 (liangxy@siom.ac.cn) 於亮红(lhyu@siom.ac.cn) |
1 |
|
强激光高能量密度物理 |
激光粒子加速及其在高能量密度物理中的应用。 |
光学、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等专业背景,具有良好的科技英文读写能力。 |
吉亮亮研究员 (jill@siom.ac.cn) |
1 |
|
极端超强激光物理理论 |
基于超强激光的量子场论、宇宙学、核物理研究。 |
理论物理、核物理、高能物理等专业背景,具有良好的科技英文读写能力。 |
1 |
||
特种光纤与光纤激光方向 |
主要从事特种光纤、超快光纤激光、非线性光学等领域研究工作。 |
具有物理等相关专业背景,有光纤光学或超快激光基础;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独立开展实验研究。 |
庞盟研究员 (pangmeng@siom.ac.cn) |
1 |
|
激光离子加速 |
从事超强超短激光与固体靶相互作用产生高能离子束的实验研究;与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合作,针对激光质子刀应用问题,开展相关研究。 |
具有激光等离子体物理或加速器物理相关专业背景;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独立开展实验研究;有从事激光等离子体物理、激光驱动离子加速研究经验者优先。 |
宾建辉研究员 (jianhui.bin@siom.ac.cn) |
1 |
|
超快激光电子源应用研究 |
从事超快电子源及相关电子束应用系统的电子光学设计和实验研究。 |
具有加速器或电子光学相关专业背景,拥有真空电子光学等研究基础;具有良好的科技英文读写能力、熟悉电子光学设备;具有电子枪设计或操作经验者会被优先考虑。 |
田野研究员 (tianye@siom.ac.cn) |
1 |
|
新一代激光加速器与辐射光源研究 |
从事极紫外至X光波段光源,激光电子调制技术研究。 |
加速器物理、自由电子激光、同步辐射光源专业背景,具有良好的科技英文读写能力。 |
1 |
||
强激光基本粒子物理理论与模拟 |
基于强激光高能量密度体系下的基本粒子与宇宙物理理论与模拟。 |
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天体物理等专业背景,具有良好的科技英文读写能力,熟悉PIC模拟程序或熟练编程者优先。 |
1 |
||
激光驱动尾场加速及辐射源 |
激光驱动尾场电子加速实验和理论研究;超快电子束流传输和诊断;X射线辐射诊断、成像和应用平台建设。 |
具有激光等离子体物理或者加速器物理相关专业背景;具备英语交流、写作和做报告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曾经从事计算机编程、算法优化等经验的优先。 |
王文涛研究员 (wwt1980@siom.ac.cn) |
2 |
|
超快强激光非线性光学 |
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研究,开拓新应用。 |
具有激光等离子体物理相关专业背景,有较强的英语科技文献阅读和协作能力,能够独立设计和开展实验研究,有从事激光等离子物理研究经验者优先。 |
王铁军研究员 (tiejunwang@siom.ac.cn) |
1 |
|
超快光学、强场原子分子物理 |
面向高灵敏度检测的空气激光技术;超强超短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与应用研究。 |
在国内外知名高校或者研究院所取得光学或相关博士学位,具有超快光学实验经验的优先;愿意从事科研工作,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协助课题组长开展日常科研工作。 |
姚金平研究员 (jinpingmrg@163.com) |
1 |
|
超快激光技术、太赫兹技术及应用 |
超快激光技术、太赫兹技术及相关应用研究。 |
具有物理学、光学工程或相关专业背景,有超快光学或太赫兹领域研究经验者优先;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独立开展实验研究;具有良好的英语读写能力。 |
宋立伟研究员 (slw@siom.ac.cn) |
1 |
|
原子分子物理 |
光刻机EUV光源产生理论与实验研究。 |
在国内外知名高校或者研究院所取得原子分子物理或相关博士学位,具有原子分子物理光谱学理论经验的优先;愿意从事光刻机光源科研工作,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协助课题组长开展日常科研工作。 |
王文鹏研究员(wangwenpeng@siom.ac.cn) |
1 |
|
超快非线性凝聚态物理 |
开展超快激光场与凝聚态体系相互作用的理论与模拟研究。 |
光学、原子分子物理或凝聚态物理等专业背景,具有较好的编程能力,熟悉第一性模拟软件或有MPI并行计算模拟经验者优先。 |
刘灿东副研究员 (cdliu@siom.ac.cn) |
1 |
|
高次谐波产生及其检测应用 |
通过高次谐波方法产生高亮度EUV光源;将高亮度EUV光源用于半导体微纳器件的成像检测 |
具有飞秒激光或者光学成像检测相关背景;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独立开展实验研究。 |
曾志男 (zhinan_zeng@mail.siom.ac.cn) |
1 |
|
超快透射电镜表征 |
利用超快透射电镜,以超高时空分辨研究微纳光子学中的物理现象。 |
具有光学、物理学、材料学或仪器科学等专业背景;良好的科研写作表达能力;有以下背景之一者优先:透射电镜技术、较好数理基础、数值计算仿真(Matlab、FDTD、Comsol)、仪器自动化(C、LabVIEW)、光学和机械设计(Zemax、Solidworks)。 |
王康鹏研究员 (kpwang@siom.ac.cn) |
1 |
|
EUV光刻的超快检测光源技术 |
利用高次谐波技术产生高重频、高通量的超快EUV光源及其在半导体工业的检测应用 |
具有光学、物理学、材料学或仪器科学等专业背景; 良好的科研写作表达能力; 有以下背景之一者优先:光学成像、数值计算仿真、仪器自动化(C、LabVIEW)、光学和机械设计(Zemax、Solidworks)。 |
郑颖辉研究员 (yhzheng@siom.ac.cn) |
1 |
|
激光技术 新体系 融合创新中心 |
硅光芯片研究 |
负责研究硅基光电子芯片设计和新应用。 |
具备硅光芯片设计和流片经验,熟练使用硅光芯片设计软件,具备光电联合设计能力和芯片测试能力。电磁波(光学、微波等)、半导体电子学、集成光电子等仿真方向。 |
周立兵研究员 (lbzhou@siom.ac.cn) |
1 |
硅光系统研究 |
负责硅光芯片的系统应用研究,承担硅光器件的光/机/电磁/热等相关设计。 |
具有硅光应用设计相关项目经验,光电,微电子、电磁场、机电等相关专业背景。拥有光电特性和高频信号设计和测试经验,熟悉光/机/电磁/热等仿真软件。 |
1 |
||
生物光子学 (光学方向) |
光学显微成像技术与应用开发,体外诊断与集成化;光学与光子学设计、电磁场仿真、机械设计;相关硬件控制、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开发。 |
具有工程、物理或生物类学科背景,包括但不限于电子工程、光学工程、神经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具有相对独立的课题设计能力,能够在PI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原创科研工作;具有光学成像、微电子加工、动物实验、人工智能等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
何飞研究员 (hefei@siom.ac.cn) |
1 |
|
生物光子学 (生物方向) |
脑机接口系统构建相关的动物(手术)实验;光遗传、电生理、核磁或超声等多模态神经记录与调控;神经科学和神经疾病的动物模型造模、机理与干预措施。 |
1 |
|||
生物光子学 (算法方向) |
神经记录信号的时序分析、聚类和高维数据关联分析;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图形图像处理;深度学习、神经信息编解码处理、生物特征提取。 |
1 |
|||
生物光子学 (电子方向) |
微电子加工流程与工艺探索,柔性生物光电子器件加工;光刻掩膜版设计、PCB仿真、集成电路与芯片设计;脑机接口后端芯片设计、无线数据通信、闭环控制等。 |
1 |
|||
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 |
激光等离子体研究 |
开展激光等离子体研究。包括但不限于发展等离子体粒子模拟及流体模拟程序;研究ICF中的冲击波物理、瑞利泰勒不稳定或相关的实验室天体物理。从事飞秒或皮秒短脉冲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辐射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
具有等离子体物理、计算物理、等离子体光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品学兼优,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潜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朱健强研究员 (jqzhu@siom.ac.cn) |
1 |
谢兴龙研究员 (xiexl329@siom.ac.cn) |
1 |
||||
激光技术研究 |
主要从事高功率激光装置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包括但不限于短脉冲激光技术、光场调控、非线性光学、光学测量、热管理、脉冲精密诊断、系统智能控制等等。 |
具有物理学、光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品学兼优,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潜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朱健强研究员 (jqzhu@siom.ac.cn) |
1 |
|
超强飞秒激光在ICF中的应用 |
超强激光在惯性约束聚变上的应用研究;超强激光与稠密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新机制研究。 |
熟悉超强激光和等离子体物理背景知识;一定的计算机编程能力;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谢兴龙研究员 (xiexl329@siom.ac.cn) |
1 |
|
高功率激光精密调控技术 |
ICF高功率激光驱动器精密调控技术研究。 |
具有物理、光学、激光技术与光电子、测控等相关专业背景;品学兼优,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潜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
范薇研究员 (fanweil@siom.ac.cn) |
1 |
|
液晶光学 |
主要从事液晶物理、光调控器件及其应用的研究。 |
具有物理、光学、激光技术与光电子、测控等相关专业背景,并从事过液晶光学相关的研究工作;品学兼优,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潜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
2 |
||
中国科学院 量子光学 重点实验室 |
冷原子物理 |
超冷原子的量子调控与量子传感的实验研究。 |
具有冷原子物理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从事冷原子物理实验的丰富经验。 |
孙远研究员 (yuansun@siom.ac.cn) |
2 |
原子与分子物理/量子精密测量物理 |
主要从事基于冷原子的精密测量物理实验研究。 采用激光冷却技术获得冷原子,研究冷原子的高激发态特性,并利用其特性开展高灵敏度外场探测实验,包括微波、太赫兹以及磁场探测等; 研究小型冷原子光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研究获得高信噪比冷原子光谱的方法,优化激光稳频环路噪声,突破小型冷原子光钟的关键技术。 |
物理学背景,原子与分子物理、量子光学专业毕业的博士优先;对实验物理感兴趣,具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
成华东研究员 (chenghd@siom.ac.cn) |
2 |
|
航天激光 工程部 |
载荷系统工程师 |
从事空间激光通信载荷系统设计、方案论证、技术攻关、系统集成调试测试和性能评估等。 |
具有光学工程、光电子学、通信工程等专业相关背景,具有空间光通信系统的理论和实验基础,基础扎实、善于学习、有团队协作精神;有空间光通信项目经历者优先。 |
侯霞研究员 (hou_xia@siom.ac.cn) |
2 |
星载激光雷达数据反演和信号处理 |
开展大气、海洋等激光雷达的数据反演方法研究和验证; 开展星载激光雷达仿真和数据反演方法研究; 开展空间激光雷达地面定标、验证技术研究。 |
具有电子学、光学、控制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熟悉大气/海洋激光雷达原理和硬件系统,研制过相关的激光雷达验证模块或样机,熟悉大气/海洋激光雷达数据反演和处理方法; 工作认真负责、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 |
刘继桥研究员 (liujiqiao@siom.ac.cn) |
2 |
|
高精度空间时频传递技术 |
开展星间、星地高精度时频传递、通信一体化总体方案设计; 开展基于时频传递的时空基准技术研究; 开展大空间尺度下时空基准建立与传递方法研究。 |
具有时频、通信、导航、自动控制、天体物理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熟悉单向时频、双向时频等时频传递技术。 |
孙建锋研究员 (sjf@siom.ac.cn) |
2 |
|
空间超冷原子 |
主要进行空间超冷原子物理实验研究,在微重力环境下的实验装置上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EC)与费米简并(DFG),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前沿基础物理研究。 |
具有光学或冷原子专业背景,有完成BEC,费米气体简并经历的优先考虑。 |
李唐研究员 (litang@siom.ac.cn) |
2 |
|
中科院空间激光信息传输与探测技术 重点实验室 |
海洋激光探测和成像技术 |
主要从事海洋激光探测和成像的前沿新技术探索;海洋激光探测和成像的理论分析和处理算法研究;海洋激光探测和成像的系统设计和性能仿真。 |
具备物理光学、海洋光学遥感、光学工程、激光遥感、激光与光电子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海洋激光雷达或成像系统设计和数据处理经验者优先;能熟练阅读英语文献;工作态度认真、踏实、负责,有团队合作和独立钻研精神。 |
陈卫标研究员 (wbchen@mail.shcnc.ac.cn) |
2 |
蓝绿波长激光器技术 |
主要从事蓝绿波长激光器的前沿新技术探索;蓝绿波长激光器的理论分析;蓝绿波长激光器设计和研制。 |
具备物理、光学、激光技术和光电子学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具有脉冲固体激光器设计和研制经验者优先;能熟练阅读英语文献;工作态度认真、踏实、负责,有团队合作和独立钻研精神。 |
2 |
||
水下激光通信技术 |
主要从事水下激光通信的前沿新技术探索;水下激光通信的理论分析和处理算法研究;水下激光通信的系统设计和性能仿真。 |
具备物理光学、激光通信、海洋光学、光学工程、激光与光电子学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具有水下激光通信系统设计和数据处理经验者优先;能熟练阅读英语文献;工作态度认真、踏实、负责,有团队合作和独立钻研精神。 |
2 |
||
激光时频传递 |
主要进行激光时频传递的系统架构、传输、测量等方面的理论与设计仿真研究、前沿技术探索与技术验证,研究高精准激光时频传递的机理性问题。 |
具有物理、时频计量、卫星测定轨、激光与光电子等相关专业背景,数理基础扎实;具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
杨飞研究员 (fyang@siom.ac.cn) |
2 |
|
远距离激光探测技术 |
主要开展远距离相干激光探测的系统理论仿真和实验研究,探索和验证远距离探测的前沿技术。 |
具有物理、光学、激光技术与光电子等相关专业背景,数理基础扎实;具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
叶青研究员 (yeqing@siom.ac.cn) |
1 |
|
激光链路时间同步与空间定位 |
主要进行激光链路时间同步与空间定位的系统架构、传输测量等方面的前沿探索与技术验证。 |
具有物理、通信、激光与光电子等相关专业背景,数理基础扎实;具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
1 |
||
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 实验室 |
全固态中红外激光技术 |
开展高平均功率掺铥光纤激光技术研究,或以非线性光学技术为重点开展高功率全固态激光技术研究。 |
具有激光与光电子等相关专业背景,数理基础扎实;具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
叶锡生研究员 (xsye@siom.ac.cn) |
1 |
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 |
开展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研究,或在极端资源约束和极端高功率状态中光纤激光及放大器新结构设计及非线性效应抑制、模式控制等技术研究。 |
具有激光物理、光学工程或物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扎实的数理基础;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热爱科研工作。 |
孟俊清研究员 (jqmeng@siom.ac.cn) |
1 |
|
高功率光纤激光及合成系统技术 |
开展极端高功率高光束质量光纤激光,高功率窄线宽光纤激光,光纤激光合成新机理及相关的锁波、锁相、锁模等技术研究。 |
具有激光物理、光学工程或物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扎实的数理基础;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热爱科研工作。 |
何兵研究员 (bryanho@siom.ac.cn) |
1 |
|
信息光学与光电技术实验室 |
计算光学成像 |
主要从事复杂介质中的光学成像理论、探测与图像复原工作。 |
包括但不限于光学、光学成像、数学、统计物理学等专业背景,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内在驱动力。 |
司徒国海研究员 (ghsitu@siom.ac.cn) |
2 |
微纳光电子功能材料实验室 |
光子学材料 |
主要从事材料设计、合成及表征;实验室设备维护;协助课题组申请项目。 |
具有材料学、化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较强的分子、纳米材料设计、合成及表征能力;具有增益材料、相变材料、非线性材料、光功能高分子、有机物合成经验者优先考虑。 |
王俊研究员 (jwang@siom.ac.cn) |
1 |
激光和非线性光学 |
主要从事相关光学测试系统搭建;材料性能表征;协助课题组申请项目。 |
具有物理、光学等相关专业背景;能够独立搭建满足特定实验目的光学系统;熟悉各种光谱仪,连续、脉冲(纳秒、飞秒等)激光器的使用和维护;具有非线性光学方面研究经验者优先考虑。 |
1 |
||
光子芯片设计 |
主要从事光子芯片单元器件及架构设计,配合其他部门完成光子芯片整体设计;协助课题组申请项目。 |
具有光学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片上光学单元器件设计、仿真、参数优化等工作。 |
1 |
||
光子芯片系统测试 |
主要从事搭建光子芯片测试系统,配合其他部门完成光子芯片整体设计;协助课题组申请项目。 |
具有光学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不同基底材料光子器件的连接、耦合等集成工作;熟悉微纳光学控制系统搭建和测试程序优化运行。 |
1 |
||
激光与红外材料实验室 |
氧化镓器件研究 |
负责β-Ga2O3功率器件和射频器件的设计和研发,协助器件制备工艺优化和研究生培养,负责相关专利撰写与申请、相关项目申请与执行等。 |
具备半导体器件物理相关专业基础,熟悉半导体功率器件和射频器件的相关设备和工艺,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具有氧化镓器件研究背景者优先。 |
齐红基研究员 (qhj@siom.ac.cn) |
1 |
热场仿真技术开发 |
负责导模法β-Ga2O3晶体生长的热场仿真技术开发,协助优化晶体生长工艺研究、晶体生长设备改造和研究生培养,负责相关专利撰写与申请、相关项目申请与执行等。 |
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传质数值模拟相关专业;具备热力学相关基础,熟悉流体力学和传热传质数值模拟相关软件,可独立进行熔体法晶体生长的热场仿真,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且具有人工晶体相关工程化背景者优先。 |
1 |
||
外延技术开发 |
负责β-Ga2O3外延技术开发,特别是大尺寸、数十微米级氧化镓MOCVD、HVPE同质外延技术的开发,协助外延相关设备改造和研究生培养,负责相关专利撰写与申请、相关项目申请与执行等。 |
薄膜制备领域相关专业;具备半导体MOCVD、HVPE外延薄膜生长相关专业基础,熟悉半导体外延薄膜生长相关设备和工艺,能够独立开发针对氧化镓的同质外延技术,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具有氧化镓MOCVD、HVPE外延研究背景者优先。 |
1 |
||
光功能材料研究 |
主要从事介孔玻璃的光功能化组装,胶体量子点激光研究,基于量子点的光功能材料研究。 |
具有量子点合成和材料化学研究背景,具有在PI指导下独立开展课题研究及协助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具备流利听说读写的英文能力。海外博士优先。 |
何进研究员 (jhe@siom.ac.cn) |
1 |
|
飞秒激光加工技术 |
开展飞秒激光微纳加工技术研究,包括系统平台维护、优化、光路搭建等;探索飞秒激光加工的前沿技术和实验。 |
具有物理、材料、光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项目承担经历的博士优先考虑。 |
董红星研究员 (hongxingd@siom.ac.cn) |
1 |
|
超材料方向 |
开展超材料/超表面相关的基础理论、结构设计、数值仿真模拟、实验技术等相关研究。 |
1 |
|||
晶体缺陷及生长工艺研究 |
负责β-Ga2O3晶体缺陷及生长工艺研究,包括生长方案制定、生长过程操作、实验结果分析、论文及专利撰写、相关项目申请等。 |
熔体法晶体生长相关专业背景;熟悉熔体法晶体生长设备,可独立进行晶体生长工艺研发,具有工程化背景者优先,有设备改造及编程经验者优先。 |
1 |
||
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实验室 |
特种光纤及其应用研究 |
主要从事特种光纤及其应用、超连续谱激光技术的研究,包括光纤的设计、光纤的制作,超连续谱激光技术的优化等。 |
具有特种光纤及其应用或光纤激光技术方面的背景,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 |
廖梅松研究员(liaomeisong@siom.ac.cn) |
2 |
光纤激光柔性传能技术 |
主要从事微结构空芯光纤研发与大功率激光传能技术研究。 |
具有光学工程、物理学、物理电子学等专业背景,应届毕业生优先。 |
于飞研究员 (yufei@siom.ac.cn) |
1 |
|
光纤色散调控技术与应用 |
主要从事光子晶体光纤色散调控研究,开展新型锁模光纤激光器、光纤非线性波长转换等方向的应用研究。 |
具有光学工程、物理学、物理电子学等专业背景,应届毕业生优先。 |
1 |
||
薄膜实验室 |
高功率激光薄膜技术 |
主要从事高功率激光薄膜的设计和研制工作,性能提升技术研究,生产流程工艺控制等,攻克高功率激光薄膜技术难题。 |
具有光学、物理、材料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光学薄膜方向经验,熟悉薄膜设计软件,薄膜制备工艺技术和测试分析。 |
邵宇川研究员 (shaoyuchuan@siom.ac.cn) |
1 |
朱美萍研究员 (bree@siom.ac.cn) |
1 |
||||
精密光学制造与检测中心 |
极紫外元件超精密制造与检测技术 |
开展极紫外超精密光学元件加工与检测方面的理论机制研究、前沿技术探索与技术验证;开展超精密低损伤磨削、抛光等超精密加工设备及组合工艺研究,攻克全频段极高精度光学元件制造难题。 |
具有光学、光学制造、光学仪器、光学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有光学元件超精密铣磨、研磨、抛光装备研制或工艺研究背景的优先考虑;具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
魏朝阳研究员 (siomwei@siom.ac.cn) |
2 |
激光微纳加工技术 |
开展激光微纳加工方面的理论与设计仿真研究、前沿技术探索与技术验证。 |
具有光学、光学制造、光学仪器、光学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有激光微纳加工背景的优先考虑;具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
2 |
||
精密光学测量技术及仪器 |
开展基于新型多物理场等原理的高分辨、高速光学测量和感知技术、关键部件设计和研制、算法研究、功能集成以及仪器研制等。 |
具有光学、光学仪器、光学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有仪器装备研制背景的优先考虑;具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
刘世杰研究员 (shijieliu@siom.ac.cn) |
2 |
|
新型光学轮廓仪研发 |
设计、研发基于扫描白光干涉技术和数字全息技术的新型高精度光学轮廓仪,用于高端光学和半导体元器件的表面形貌测量;建立理论模型,开发核心算法,实现工程样机。结合物理模型与先进的计算方法,研究大视场、高分辨率的光学成像与测量方法。 |
工程或物理类学科背景,包括但不限于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精密仪器,光学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应用物理等专业,已取得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有较好的专业英文基础,能独立撰写英文研究论文;在国际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较高水平科研论文;具有以下经验者优先考虑:光学干涉成像,显微成像系统(理论或实验),光散射仪,波像差检测,光学设计,计算成像,图像和信号处理,超精密表面测量。 |
苏榕研究员 (surong@siom.ac.cn) |
1 |
|
智能散射测量仪器研发 |
设计、研发基于光散射原理的新型表面微纳结构测量与缺陷检测仪器和传感器,用于极端制造与智能制造中的在线检测;建立光与物质互作用的理论模型,开发基于机器学习等先进计算方法的核心算法,实现工程样机。 |
1 |
|||
激光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 |
金属材料 |
主要从事激光制造中金属材料组织结构演化过程建模计算;金属材料微观组织结构分析;金属材料服役性能研究。 |
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等相关专业背景;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2篇及以上英文核心期刊论文;品学兼优,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潜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杨上陆研究员 (yangshanglu@siom.ac.cn) |
1 |
激光制造工艺 |
主要从事高功率激光焊接工艺;超快激光精细制造工艺;激光冲击强化工艺。 |
具有光学工程、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背景;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4篇及以上英文核心期刊论文;品学兼优,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潜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1 |
||
光学设计 |
主要从事高功率激光加工头光学结构设计及制造;超快激光加工系统光路设计及制造;光束整形元器件研制。 |
具有光学、光学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3篇及以上英文核心期刊论文;品学兼优,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潜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赵全忠研究员 (zqz@siom.ac.cn) |
1 |
|
精密光学 工程部 |
精密光学量检测 |
负责设计、集成和验证芯片量检测设备中对准、调焦调平的控制解决方案并完成原理机、工程机的搭建任务;针对定制化的光源进行过程控制策略选择、标记设计等相关的综合解决方案和流程优化以满足最终应用出口的实际需求;与缺陷检测算法工程师一道完善核心算法,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图形图像处理、优化求解。数值计算和机器学习方法应用等;与软件工程师一道设计并实现核心算法的代码实现,搭建用户控制界面,并持续提供改进建议。 |
具有工程或物理类学科背景,包括但不限于激光物理、光学工程、精密仪器、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应用物理等相关专业;有较好的专业英文基础,能独立撰写英文研究论文;在国际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较高水平科研论文或有应用可能的国际专利;具有强烈的科研兴趣及动力,有意愿挑战领域内引领性研究工作;具有以下经验者优先考虑:高能高频激光、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理论或实验)、图像与信号处理、超精密测量、光机电一体化等。 |
林楠研究员 (nanlin@siom.ac.cn) |
1 |
新型量检测光源 |
负责针对芯片量检测设备上的光源需求,设计、集成和验证满足要求的新型光源,并完成原理机、工程机的搭建任务;建立完备的光源参数表征系统,在深层次理解光源产生物理机制的基础上,面向具体应用以及产品设计条件调整光源参数以满足量测需求;针对特定的量检测需求设计切实可行的光源工业化实现方案与控制算法;与软件工程师一道设计并实现核心算法的代码实现,搭建用户控制界面,并持续提供改进建议。 |
1 |
|||
芯片量检测方法 |
负责设计并开发先进图像处理算法用于光掩膜、掩模版、晶圆的检测;指导团队完成原理机、工程机算法层面的搭建任务并完成可行性验证;与传感器工程师一道设计并实施测量、控制方案;与软件工程师一道设计并实现核心算法的代码实现,搭建用户控制界面,并持续提供改进建议。 |
1 |
|||
面向工业应用的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
开展强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的物理建模以及数值求解; 参与先进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表征系统的设计、搭建与前沿应用研究; 配合导师,在实验室内指导博士生与硕士生开展理论与实验研究; 发表高水平学术文章或国际专利,参加国际会议。 |
1 |
|||
计算流体动力学在芯片制造中的应用 |
开展针对半导体芯片制造系统的流体及热力学研究; 通过物理建模提出实用化流体动力学方案; 领导和设计流体实验以验证方案可行性; 与机械设计工程师合作将设计方案工程化; 配合导师,在实验室内指导博士生与硕士生开展理论与实验研究; 发表高水平学术文章或国际专利,参加国际会议。 |
1 |
|||
气体高次谐波理论 |
开展在半导体芯片制造场景下的气体高次谐波理论研究; 建立单原子+传播模型分析并提出控制光源的特征参数的方案; 设计实验验证方案可行性; 配合导师,在实验室内指导博士生与硕士生开展理论与实验研究; 发表高水平学术文章或国际专利,参加国际会议。 |
1 |
|||
飞秒激光时空调控技术 |
1.开展面向工业化激光器的光场时空调控技术研究; 2.建立物理模型分析并提出控制飞秒激光时空特性的方案; 3.设计实验验证方案可行性; 4.配合导师,在实验室内指导博士生与硕士生开展理论与实验研究; 5.发表高水平学术文章或国际专利,参加国际会议。 |
1 |
|||
严格耦合波建模理论在半导体芯片制造中的应用 |
1.发展面向光学散射测量的严格耦合波分析建模算法; 2.设计实验验证方案可行性; 3.配合导师,在实验室内指导博士生与硕士生开展理论与实验研究; 4.发表高水平学术文章或国际专利,参加国际会议。 |
1 |
三、薪酬福利
1.岗位:特别研究助理岗位
2.薪资:年薪30万+,入选国家、中科院、上海市博士后激励计划的优秀博士后叠加15-30万/年激励绩效,年薪最高可达65万(不含年终绩效)。
3.福利:享受五险一金(含补充公积金)、博士后公寓或租房补贴、午餐补贴、带薪休假、职工体检、工会福利等福利。
四、个人发展
1.符合条件者可申请国家“博新”计划、上海“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中科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国际博士后引进计划;
2.符合条件可申请博士后面上资助、博士后特别资助(站前/站中)等博士后基金;
3.优秀博士后出站留所可推荐入选我所“尚光青年人才”激励计划,并可推荐参评中科院青促会会员、中科院引才计划等人才计划。
五、加入我们
应聘人请将个人简历、近3年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发送至邮箱:zhaopin@siom.ac.cn,抄送邮箱:giazhaopin@163.com,并抄送至导师邮箱,邮件主题为“×××申请×××导师×××方向博士后”。
联系人:人事处姜老师
电话:021-69918059
通信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人事处
邮政编码:201800
特别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