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招聘 立即领取备考真题资料(pdf可打印),及时获取招考信息。
发布时间:2025-04-14 23:04   责任编辑:yishashi
报名开始:见文内       报名截止:2025-12-31
上海大学医工交叉研究院积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聚焦临床重大疾病治疗需求,开展多学科交叉式的联合攻关和创新探索,立足“新材料、新器械、新药物”三大方向,聚力打造上海大学医工交叉研究特色。 研究院现设十大研究中心,在新材料方向布局类器官研究中心、生物医用材料研究中心、生物力学研究中心;在新器械方向布局分子成像前沿技术研究中心、高端医疗装备研究中心、核医学诊疗研究中心;在新药物方向布局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中药研发与创新转化中心、海洋药物研究中心、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中心。研究院前期已经以开放、合作、共赢的工作模式,协同校内外优势学科力量,构建了先进的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和研究体系,为开展一流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1、学科领军人才(3名) (1)在海内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取得教授或相当职位,具有承担国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经历,学术成果突出。 (2)在本领域能够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具有带领团队开展重大前沿方向探索、重大科研攻关的能力。 (3)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特别优秀的可以适当放宽。 2、学科拔尖人才(6名) (1)在海内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取得副教授或相当职位。 (2)在本领域展现出巨大学术潜力,承担过国家级重要科研项目,并获得同行认可的重要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等创新成果。 (3)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特别优秀的可以适当放宽。 3、青年创新人才(6名) (1)具有在海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博士后研究的经历。 (2)承担过国家级科研项目,并在相关项目研究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 (3)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作为学术骨干能与本领域海内外相关机构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研究。 (4)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特别优秀的可以适当放宽。 4、优秀博士后(10名) (1)系统掌握本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能够准确把握本领域学术动态和发展方向,取得过同行认可的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等创新性成果。 (2)具有良好学术背景,较强的创新活力和学术潜力。 (3)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且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应届毕业生优先。 岗位职责 1、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具有严谨的学术作风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具有全日制博士学位,身心健康,能够正常履职。 3、符合研究院发展需求,具备讲授相关学科核心课程的能力,以及突出的科学研究能力。 4、在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包括:生物医药、生物材料、类器官与器官芯片、生物制造、增材制造、生物电子、生物信息、医学成像、智能诊疗装备等。